出自 唐代詩人 白居易的《觀刈麥》
譯文:
賞析: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于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這首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二年(807),詩人三十六歲。周至縣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縣尉在縣里主管緝捕盜賊、征收捐稅等事。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詩人想到自己四體不勤卻飽食祿米,內心十分慚愧。于是直抒其事,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品的題目叫《觀刈麥》,而畫面上實際出現的,除了刈麥者之外,卻還有一個拾麥者,而且作者的關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們二者目前的貧富苦樂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有著緊密的聯系。今日凄涼可憐的拾麥穗者是昨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又安知今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明日不淪落成凄涼可憐的拾麥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稅在,勞動人民就永遠擺脫不了破產的命運。作者在這里對當時害民的賦稅制度提出了尖銳批評,對勞動人民所蒙受的苦難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進而把自己擺進去,覺得自己和勞動人民的差別太大了,自己問心有愧。這時的白居易的詩歌確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呼出了勞動人民的聲音。
這首詩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是不帶任何夸張地、如實地描寫現實生活場景。他選取了舉家忙碌和凄涼拾穗這兩個鏡頭,使之構成強烈對比。前者雖然苦、雖然累,但他們暫時還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則完全是斷梗浮萍,朝不保夕了。兩個鏡頭所表現的場面、氣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對比古代的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如今的農忙是另一番景象。
在之前我們農民都是以最為原始的的方式去耕地,那個時候只能依靠一把鋤頭,一個鐮刀,在田間奮斗個幾個小時,可能,需要耗費農民們不少的力氣,當然是那個時候最為簡單粗暴的一種方式,在科技還沒有發展得很先進的時候,也只能選擇這樣的一種工作方式了,但是今日已經不能與過去相比了,現在的工作方式早已全部機械化了,這樣就可以大大的提高生產,還能為農戶們減輕很多的負擔,不得不承認,機械真的是一種神奇的東西。
耕田有耕田整地機,播種有播種機,除草有除草機,收割還有收割機,拖拉機、灌溉機、排灌機一應俱全。最后還有糧食烘干機。
農機提高了農業生產率、生產技術;改善了農業生產經營條件;增強克服自然災害能力;解除了農民繁重的體力勞動。
忙完收割后還有最后重要的一步,谷物的烘干與儲存
烘干的必要性:
一、減少交通事故 農民占用道路進行糧食晾曬,一方面,導致道路通行不暢,造成堵車、會車時發生碰撞和摩擦等事故;另一方面,農民曬糧時在道路上設置玻璃瓶、磚塊等路障,機動車、電動車及行人碰撞路障后極易造成交通事故和意外人身傷害。 每年糧食晾曬時節,多有新聞報道因在農村道路晾曬糧食引起的機動車、電動車等交通事故。據有關部門的統計,在糧食烘干機普及率較高的地區,交通事故率遠遠低于糧食烘干機普及率較低的地區。
二、保障人類健康 糧食在道路上晾曬,部分碎石、玻璃瓶渣、鳥糞、汽車尾氣等有害物質滲入糧食中,這些有害物質在糧食加工過程中不能完全處理干凈,最終被人類所食用,直接或間接造成結石、胃潰瘍等疾病。 在沒有烘干機的區域,大量糧食來不及烘干和晾曬導致霉變,其中部分霉變的糧食被面粉廠收購做成飼料,被牲畜食用后,牲畜又被人類食用,進而間接影響到人類的健康。還有部分霉變(含有黃曲霉素)的糧食直接進入糧食加工廠加工成糧食被人類食用,從而降低了人類的免疫力、增加患癌癥的風險,從而降低人的壽命。 三、確保糧食安全 糧食烘干對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證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糧食在收獲后由于水分控制不當,霉變比例在5%以上,損失巨大。大規模收獲后的糧食集中堆放容易霉變,需要干燥處理才能儲存和加工,加上農村晾曬場地減少,使用烘干機就成為重要的選項,可有效減少霉變的發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四、抵御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我國糧食主產區大部分為季節性氣候,氣候溫和,濕潤多雨。春糧收獲季節,受梅雨影響,夏收又受夏澇和臺風困擾;秋收又常常陰雨連綿,造成糧食變質、發芽、霉爛,使農業豐產不豐收。發展糧食烘干機能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解決因氣候原因造成的糧食霉變、收獲后晾曬不及時等減產,確保農業豐產豐收。
五、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發達國家農業機械化水平在2000年以前就達90%以上,而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就目前國內烘干機市場來看,我國糧食烘干機械化水平不足10%,是農業全程機械化的“短板”,市場缺口在90%以上,所以提高烘干機市場使用率是符合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根據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目標,糧食烘干作為糧食生產中耕作、播種、收獲、干燥等糧食不落地入庫作業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后一個工作量大、作業時間短、作業要求高的工作環節,實現糧食烘干機械化意義重大。
六、節約土地資源 發展糧食烘干機可切實保護耕地。隨著土地流轉規模的不斷擴大,聯合收獲機具的快速普及,大大提高了收割工效,縮短了收割季節,原有的曬場習慣已逐漸被摒棄。如不購置糧食烘干機,種糧大戶就不得不占用寶貴的耕地建造集中曬場,雇用農民工進行晾曬,這樣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和提高勞動力成本。
稻谷烘干機針對水稻收割后含水很高,要想讓水稻達到安全倉儲的條件(不霉變)必須把水稻的降低含水率到能夠進 行倉儲的安全水分(即12%為水稻倉儲的安全水分),用來降低含水率。水稻不同與其他糧食的干燥,水稻是一種熱敏性的作物,干燥速度過快或者參數選擇不當容易產生爆腰。所謂爆腰就是水稻干燥后或冷卻后,顆粒表面產生微觀裂紋,這將直接影響水稻碾米時的碎米率,從而影響水稻的出米率,也直接影響到它的產量和經濟價值,稻谷烘干機適用于稻谷、小麥、綠豆、高粱、黃豆等谷物。適合農場、糧站、糧食商等,此谷物烘干機以熱空氣作為干燥介質,采用循環烘干設計,節省能量。而且更配有自動溫度及水分檢測控制儀,以免有過烘的情況出現,保證谷物的質量。
安徽森米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著力打造一家糧食收獲后處理智能化解決方案服務商。業務覆蓋清理、除塵、干燥、熱源、倉儲、運輸等。并通過自動控制技術、軟件技術、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專家系統等技術手段,全面提升糧食收獲后處理設備的智能化和數字化水平,進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干燥、儲糧環節的糧食損失,提升糧食品質。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保障,為國家糧食產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