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興來參加“中國農業機械化展望大會”,首先,我代表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對大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
2004年以來,我國農機化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隨后的十年可謂農機化“黃金十年”。近年來,隨著新時期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農機化發展增速有所回落,同時也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情況,需要認真研究、科學謀劃。這些新情況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1.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報廢更新、農機深松整地也已經納入了補貼范圍,下一步,將在堅持“縮范圍、降定額、促敞開”的同時,開展新產品補貼試點,研究邊疆民族地區的特殊需求。
近幾年,我國涉農項目的整合力度逐年加大,不少項目被整合,如傳統的農業三項補貼,但農機補貼沒被整合,而且近年來保持了237.5億元的規模沒有減少,這充分說明了國家對農機補貼政策實施成效的肯定和對農機化的重視。下一步,如何根據新情況進一步完善購機補貼政策制度設計,需要繼續研究。
2.去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把“農業機械裝備”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航空航天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一起,作為十大重點領域。“農業機械裝備”能作為十大重點領域之一,作為農機人深感榮耀和壓力,去年以來,農業部、工信部已經做了多次聯合調研、論證,起草了《農機裝備發展行動方案2016-2025》征求意見稿,下一步,將繼續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把措施做實、能落地,力爭年內報國務院批準之后,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農業部發布并組織實施。
3.《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多處進行闡述,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重大工程”,提出要建設500個全程機械化示范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
國家很重視農業機械化,怎么將這些扶持政策落實好,需要研究,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
7月30日,農業部在吉林召開全國農業結構調整座談會,韓長賦部長提出了九個方面的重點工作,農機化主管部門、農機科研單位和企業家要認真學習領會。九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其中很多方面需要農機裝備來支撐。今年,我國棉花種植面積減少530萬畝,玉米減少3000萬畝,大豆、飼草作物種植面積增加,農業結構調整對農機的影響很大。農機行業需要適應這些新變化,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裝備支撐。
隨著土地流轉進程的加快,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這些新型主體大量涌現,一些新型職業農民對傳統機械的需求要求品牌化,更看重機具的可靠性,價格因素已經退居次要位置。同時,隨著人工成本的上漲,經濟作物機械、適合丘陵山區的機械,迫切需要解決沒有機械可用的困境。
節水、節肥、節藥的機具,畜禽糞污、農膜、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機具,節能減排的機具,需求廣闊。希望廣大科研人員、企業家高度重視,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