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賦在農業部黨組中心組(擴大)學習會上強調
以新的發展理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月18日,農業部召開黨組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圍繞學習領會全國“兩會”精神、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轉方式調結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年度重點工作,進行交流研討。農業部黨組書記、部長韓長賦在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新的發展理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中央“三農”決策部署和全國“兩會”精神落到實處,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確保“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韓長賦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農產品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農業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是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迫切需要。要充分認識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核心要義和基本遵循,準確把握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和內涵,重點是“四改善、四創新”。要改善供給體系,推進產品創新。把市場需求作為導航燈,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增強農產品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創新產品供給,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更優質、更適銷對路的產品。要改善要素使用,推進科技創新。盡快推動農業發展由依靠物質要素投入驅動向依靠科技進步驅動轉變,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改善資源配置,推進制度創新。堅持市場化取向,改革農產品價格和收儲、農業補貼、金融保險、流通貿易、生態環保等政策,促進農業資源有效配置。要改善經營方式,推進管理創新。充分調動各類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韓長賦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任務重、難度大。在具體工作推進中,要處理好“四大關系”:一是處理好加法和減法的關系。增加綠色、有機安全和特色農產品供給,不斷增加銷路好、效益高的農產品生產。適當調減滯銷、庫存多的品種生產,減少一般、過剩農產品供應和無效、低端供給。二是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系。加強對農業的支持與保護,不能因為政策調整損害農民利益、挫傷農民積極性。三是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一方面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當前農業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狠下功夫,加快補齊短板;另一方面要堅持目標導向,緊緊抓住從根本上提高農業質量效益競爭力這一長期目標不動搖,統籌謀劃好各項改革。四是處理好力度和節奏的關系。必須循序漸進、有序有力推進,既不能不作為,溫溫吞吞、裹足不前,也不能亂作為,過快過猛、一哄而上。
韓長賦強調,要進一步明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當前要突出抓好“六優化、一鞏固”。以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為重點,優化產品結構;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重點,優化產業體系;以推進節本增效為重點,優化生產體系;以提高資源環境匹配度為重點,優化區域布局;以發揮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為重點,優化經營體系;以治理和修復農業生態環境為重點,優化資源利用方式;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為重點,鞏固提升產能。
韓長賦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發揮好政策“指揮棒”“導航儀”作用,形成支持有力、保障有效的政策體系。要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加快建立與轉方式調結構相適應的補貼政策體系,發揮補貼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促進作用;要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根據市場供求關系,增加政策調整彈性,分品種施策、漸進式推進,讓農產品特別是糧食價格回歸市場;要完善金融保險政策,進一步推動金融資源向農村傾斜、向優化農業供給傾斜,核心是破解貸款難、貸款貴、保險少,重點是健全體系、創新產品、降低成本;要完善貿易投資調控政策,統籌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 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