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全省農業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會議深入分析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系統謀劃“十三五”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思路與重點舉措。 要求全省農業系統圍繞打造現代生態農業強省“總目標”,扭住大力開展農業現代化推進工程“主引擎”,緊盯加快推進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的“總抓手”,推動農業發展目標由注重數量向質量數量效益并重轉變,農業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轉變,農業發展動力由依靠資源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農業發展也是如此。在速度變化上,農業的發展目標要由注重數量向質量數量效益并重轉變。當前糧食市場供求發生變化,玉米過剩,糧價下跌,種糧效益下降。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幅下降。整個農產品有效供給還不能適應消費升級變化的需求。要擺脫“速度情結”,培養“質量情懷”,避免“換擋焦慮”,從過去一味追求數量增長,轉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
在結構優化上,農業的供需平衡要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轉變。目前,我省農業存在諸多結構性矛盾:種植業結構不優,種養業結合不緊,一二三產業融合不夠,區域結構不合理,迫切需要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要重點緊盯市場需求這個“導航燈”,找準資源稟賦這個“定位器”,更加注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科學確定生產優先序,不斷優化品種品質結構、種養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農業循環經濟結構,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
在動力轉換上,農業的發展動力要由依靠資源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傳統的拼資源拼消耗的農業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農民素質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必須要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管理創新上來。積極挖掘和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向農業經營方式創新要動力,向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要動力,向農業科技創新要動力。
“總的來說,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帶來風險挑戰的同時,糧食連年豐產為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提供較強韌性和較大回旋余地的基本特征沒有改變,深化農村改革所帶來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改變,更多的為我省農業綠色發展、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期。”省農委黨組書記、主任孫正東強調,“十三五”期間,全省農業農村工作要落實“五個堅持”,堅持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提升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堅持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堅持農業綠色轉型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堅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堅持深化農村改革,加快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