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及毛片_国产网站麻豆精品视频_极度喷潮_久久狼人 - 最近中文字幕无日本电影

新聞資訊

New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聯系人:陸經理

手機:15105515116

網址:sunmiro.com

地址: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臨江工業園區(夏家湖路1號)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科技支撐有“底氣” 產麥大省奪豐收
時間:2020/6/20 10:35:57

從南向北,安徽、河南、山東、河北等省份,隨著收割機在馳騁田間,夏糧顆粒歸倉,收獲的喜悅溢滿大地。今年面對暖冬、新冠肺炎疫情、病蟲害等一系列風險挑戰,各地通過超常規助農措施,強化科技支撐,強化指導服務,千方百計減輕疫情和災害影響,穩住夏糧“壓艙石”。那一粒粒歸倉的收獲,離不開辛勤的耕耘,更離不開我國農業“藏糧于技”的“硬核”支撐。

河南:確保夏糧種得好、管得好、收得好

從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傳來好消息,今年河南小麥生產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又獲得豐收,總體上判斷,表現為面積穩、產量增、結構優、質量高,科技支撐夏糧生產的作用日益突出。

多年來,河南堅持走依靠科技提升單產的內涵式發展道路,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2019年達到62%,培育推廣了一大批優良品種,培育的小麥品種占全國的1/3,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構建12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成1031個基層農技推廣區域站,集成推廣了一大批先進農業技術,主導技術到位率穩定在95%以上。河南大力開展小麥關鍵技術集成、熟化與示范推廣,2019-2020年度全省推廣應用以高質量秸稈還田、深耕耙壓、高質量播種等規范化整地播種技術2000萬畝以上;推廣應用以優勢品種、高效機具、綠色農藝、抗災避災為核心的優質專用小麥集成技術1200萬畝以上。

針對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河南省轉變科技服務思路,創新技術指導方式,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技術服務不掉線、技術培訓不斷檔,春管防疫兩不誤。全省3萬多農技人員投身到春季農業生產,為保障夏糧生產提供了堅強的人才和扎實的技術支撐。特別是各地堅持分區施策與減藥增效同推進,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全力抓好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豫南6市全面落實條銹病“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發現一片、防治全田”防控措施,始終將病情控制在點片發生階段。

今年“三夏”,河南全省組織410萬臺(套)以上農機投入生產,其中聯合收割機18萬臺以上,確保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8%以上。提前制定農機跨區作業和應急搶收預案,加強機手培訓和農機具檢修,根據農機數量、收獲進度,及時發布作業信息,引導農機合理流動,確保熟一塊收一塊。全省7000多家農機合作社也將通過訂單作業、承包作業、一條龍作業等農機服務,提高機收組織化程度和作業效率。

山東:先進適用技術進村、入戶、到田

今年,山東省以推廣綠色增產、生態環保和抗災防災減災技術為重點,加快農業先進適用技術進村、入戶、到田,為奪取夏糧豐產豐收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山東組織全省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在小麥生產關鍵時節,下鄉入村開展技術服務,大力推廣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集成示范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綠色節本增效的關鍵技術模式,加速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和先進實用技術,通過政策宣講、現場指導、農民教育培訓等多種形式,全面提升科技對糧食生產的支撐作用。

為充分發揮省農業農村專家顧問團、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和基層農技人員的技術優勢作用,山東組織成立8個小麥考察指導組,對口開展小麥苗情考察和麥田管理技術指導服務,組織開展“奪夏糧豐收百日攻堅行動”,動員廣大干部和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幫助農民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山東重點加強病蟲害防控應急管理措施落實。針對近年來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等病蟲害偏重發生的趨勢,加密小麥病蟲害測報頻次,嚴密監測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等重大病害,著力開展群防群治、統防統治和綜合防控,條銹病、赤霉病等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為奪取夏糧豐產贏得了主動。針對大風降雨冰雹天氣較多等不利因素,多次下發做好農業防災減災工作的通知,加強災情調度和會商分析,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指導災區開展抗災救災工作,努力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河北:技術服務為夏糧生產全程護航

河北省發揮體系專家與技術人員科技支撐作用,積極謀劃,主動作為,持續跟進,利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發動市縣技術站、土肥站開展苗情定點調查、土壤墑情監測、田間管理技術服務、肥料抽樣檢測與企業監管,為于小麥耕、種、管、收提供全程科技服務。

為及時掌握全省小麥苗情和農資供應情況,河北省安排市縣各級技術部門成立苗情調查小組80個,1600余人次落實麥田定點監測與大田普查,執行工作周報制,及時快速掌握全省苗情動態和春管生產進度,為小麥生產管理提供了技術儲備。2020年春季至初夏,河北省夏糧先后經歷返青期高溫、春季多雨、冰雹大風等反常天氣過程,為積極應對小麥返青期生育進程超前、拔節期倒春寒、抽穗期低溫冷害、揚花期高溫等技術難題,農業專家團隊與氣象部門緊密對接,在天氣過程來臨前,結合苗情實際提出管理技術措施建議,通過各類媒體等發布《河北省2020年冬小麥春季田間管理技術建議》《加強低溫監測與防控確保小麥豐收》《小麥中后期田間管理技術建議》《積極應對高溫大風天氣麥田科學管理保夏糧豐收》等技術建議,市縣鄉農業推廣部門發布與轉發田間管理技術及應對“倒春寒”預測預警各類技術指導意見3000余次。

河北省積極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省油料體系崗位專家對全省各市(含定州、辛集市)、雄安新區和90個糧油重點縣農技推廣部門相關業務人員、種植大戶進行了培訓。小麥進入蠟熟期后,為確保顆粒歸倉,河北組織專家團隊就小麥機械化收獲減損技術、安全儲糧技術等方面進行培訓。

安徽:科技綜合施策助力豐產豐收

從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結合專家預測與部門會商,預計今年安徽省小麥生產將再獲豐收,小麥呈現面積、單產和總產“三增”的趨勢。2020年安徽省小麥生產先后戰勝了去年秋種期間嚴重干旱、今年春季突發新冠疫情、3月底4月初大范圍“倒春寒”,生長后期干熱風和旱情、赤霉病和條銹病可能大發生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響,小麥豐收來之不易。特別是科技綜合施策發揮了有力支撐作用。

安徽省通過科學調整品種結構,大力推廣穩產優質高效品種。安徽通過新品種選育聯合攻關和品種展示,篩選出一批穩產抗耐赤霉病的品種,安徽自育的安農0711、荃麥725、華成1688、渦麥9號等品種快速得到推廣應用。全省建立了307個優質專用小麥萬畝片,探索‘單種、單收、單儲和專用’的產銷加一體化模式。繪制出全省優質專用小麥地圖,通過網絡發布這307個“片”的地塊、品種、規模、聯系人和聯系方式等信息。實現農民成“片”種麥企業按“圖”索糧,為優質專用小麥后續二三產業鏈接鋪平追溯通道。

農機農藝結合,提高播收進度和質量。沿淮淮北小麥主產區搶墑整地,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旋耕、施肥、播種、鎮壓五位一體新型高效農機。根據墑情、播種時間、整地質量調整播量。淮河以南地區去年秋種持續干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技術人員開展技術指導,推廣“干砸麥”技術及節水灌溉技術。在田管中大力推廣機械追施拔節肥技術、“飛防”技術。在收獲中根據秸稈處理方式,推廣新型農機,提高秸稈切碎質量或打捆離田,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提高了效能。

針對今年小麥赤霉病大發生的趨勢,安徽各地把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作為今年農業生產重中之重,真金白銀加大資金投入,重點推廣小麥包衣或藥劑拌種技術,冬前化學除草技術,赤霉病綜合防控技術,提前開展赤霉病預警,發放赤霉病防治技術明白紙,推廣赤霉病高效防治藥劑和藥械。